【原标题】西林:“四强四抓”优产业 联农带农促增收
近年来,西林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做好精准定位、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三篇文章”,做优特色产业促农增收。2023年,全县以沙糖桔为主的柑橘类种植面积达21.18万亩,产量达49.25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种植柑橘达1亩以上,实现人均增收3685元。
强化项目支持,抓好品种调优,夯实富农基础。完善配套设施。2021年以来,共投入衔接资金26.19亿元,实施产业配套设施、品种调优、以奖代补、脱贫人口贷款贴息等项目294个,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调优品种结构。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28.66万元,对符合高接换种嫁接技术标准的果园给予650元至1000元/亩的补助,完成金秋沙糖桔高位嫁接1.01万亩、引种0.51万亩,2023年率先引种“川津5号”约450亩,较普通沙糖桔提前3个月上市,实现错峰销售。创建示范园区。成功创建2000亩相对连片的绿色高质高效柑橘产业示范区,获“国家绿色高质高效水果(柑橘)示范县”称号。目前,成功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7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县级2个、乡(镇)级13个,实现县有示范区、乡(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示范带动全县柑橘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强化技术支撑,抓好品质提升,带农标准化种植。聘请专家开展培训。聘请基层农技员30名、土专家8名,对全县44个脱贫村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户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受益脱贫人口6751人次。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实施沙糖桔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项目,推广运用太阳能诱虫灯、黄板、诱虫瓶等绿色防控措施,从根源上遏制黄龙病,提高优果率,全县水果产品63%以上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建立“绿领人才”培训基地。创办绿领人才学校,推行“双线”教学,建立“双师”团队,对大学生、创业精英、致富能手开展普惠制实用型技术培训及网络课堂建设,带动周边群众提升产业管护水平。
强化品牌打造,抓好营销宣传,帮农打通销售渠道。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形象。推广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西林沙糖桔在全区率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获评“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出口备案”证明等荣誉。抓好产品认证管理。发挥农产品“三品一标” 在产品端的带动作用,推进“圳品”建设,以供深标准产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获自治区认证的沙糖桔类无公害产品数10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28个、供圳基地5个,“圳品”认证4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53个。开展营销宣传推介。利用西林县沙糖桔产业、茶叶产业文化展示活动,每年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举办品牌推介会,通过“快手”“抖音”等新兴主流媒体直播带货,开展“千年句町·九香西林”宣传活动月,推介本地产品。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开展电商营销,构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帮助果农打通销售渠道。
强化链式发展,抓好产业融合,多渠道促农增收。培育龙头企业引领。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泰源果业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每年收购农户沙糖桔约3.5万吨,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次,实现户均增收8100元以上。扶持专业大户带动。通过“桂惠贷”“富民贷”、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扶持柑橘种植专业大户发展壮大产业。种植大户在柑橘施肥、喷药和采摘环节聘请零工,每年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灵活就业1.2万人次。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主打普合新丰村果旅融合休闲示范园、那劳宫保府和风情岛、马蚌休闲垂钓、句町田园综合体等乡村特色农文旅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村居民宿等新业态,开拓水果种植产业联动的山水田园、农业科普、节庆休闲等经营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韦相妹 韦文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