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边关处处闻和鸣
春潮涌动歌如海,边关处处木棉红。
三月的南疆大地,木棉花开正艳,归春河水奔腾欢歌。2025年广西三月三期间,崇左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千年歌圩化作基层治理新平台,让非遗变身民族团结的黏合剂,在7个县(市、区)铺展开一幅幅“美美与共”的和美画卷。从跨国瀑布下的中越歌会到校园里的童声天琴,从基层治理大市集的“民事诊所”到簸箕宴上的五色糯米饭,各族儿女用歌声传递团结心声,以美食架起交融桥梁,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歌圩新韵
基层治理唱响团结和声
3月27日,崇左市中心步行街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歌圩让千年传统焕发新生。江州区石景林街道的韦阿婆早早就带着绣球赶来占座:“往年听山歌是为了解闷,今年歌圩还能解难题。”她口中的“解难题”,正是崇左创新推出的呗侬歌圩话治理“五个一”活动。
在崇左基层治理大市集区域,江州区法院的法官们正为外来务工人员老张厘清工伤赔偿流程:“今天接待了10名群众,劳动纠纷占七成。”旁边的“呗侬议事会”活动现场,社工正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编成壮语山歌:“天上不会掉糍粑,陌生链接莫乱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农师傅手持竹竿,边教孩子们跳竹竿舞边唱道:“竹节相连根基稳,就像我们56个民族心连心。”
最热闹的当属民俗竞技区。随着裁判哨响,身着各族服饰的拔河队展开较量。壮族汉子农大强和苗族小伙李明共握一绳:“去年,我们还有点小矛盾,经过社区调解后,今天成了好队友。”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正是崇左将传统节庆转化为基层治理载体的生动写照。
活动结束前,数十名各族群众手挽手跳起团圆舞,月光下的身影在花山岩画背景墙前重叠,恍若古今交融的民族团结长卷。
味蕾交响
五色糯米饭蕴含石榴情谊
在宁明花山温泉国际大酒店,3月29日开启的“我们的节日·广西三月三”花山簸箕宴美食大赛暨“红石榴”团结联谊活动,让味蕾成为民族团结的“翻译官”。
活动现场,壮家巧娘黄美莲将五色糯米饭塑成花山岩画人形,撒上可食用的金粉:“这样的比赛能让各族群众文化交流更密切。”大赛评委、中国烹饪大师闭思维轻嗅烤土鸭的香气:“八角与柠檬叶的碰撞,像极了壮汉文化的交融。”
现场最特别的要数“红石榴”团结灶台。壮族阿姐教瑶族姑娘包艾叶糍粑。当不同民族的拿手菜摆上同一张长桌,美食便成了无需翻译的共同语言。获奖选手马超乐感慨:“这次比赛不只是厨艺的较量,备赛和交流过程让我深切感受到各民族文化在美食领域的深度交融。希望未来还能参与这样的活动。”
活动尾声,各族群众手捧五色糯米饭围桌而坐。灯光映照着大家的笑脸,现场飘荡着新编山歌:“五色米饭香又甜,十指相扣心相连,各族儿女一家亲,石榴结籽抱成团。”
跨境欢歌
瀑布为幕写就友谊诗篇
德天跨国瀑布水声轰鸣,响如滚雷。3月26日,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铜鼓广场,2025广西三月三民歌擂台赛暨全国“四季村歌”活动广西选拔赛拉开帷幕。来自全区各地的15支优秀歌队汇聚一堂,大家同台竞技,更显浓厚友谊。一首首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轮番唱响,生动展现了广西民歌文化的独特韵味,唱出了各民族和谐相处、亲如一家的动人音符。
在跨境旅游合作区跨境街的壮锦T台秀上,非遗传承人李素英将壮锦与越南斗笠创新结合,“花纹取自壮族的云雷纹,配色参考越南传统色谱。”越南留学生范氏秋姮身着奥黛,与壮族小学生黄雨欣携手走秀,“我的腰带绣着木棉花,她的壮锦包绘有莲花,就像中越文化各美其美。”网红主播“雅婷”的镜头前,中越青年共舂糍粑的场景引发数万点赞。
最动人的画面出现在归春河上,中越跨国对歌会在此进行。中国天琴姐妹组合与越南独弦琴乐团同台表演。当壮族的《呗侬情深》遇见越南的《同饮一江水》,琴弦震颤出跨越国界的和鸣。
大新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望着跨境夜市闪烁的灯光说:“今夜卖出2000多杯越南咖啡、1000多份五色糯米饭,文化交融最是润物无声。”
薪火相传
童声天琴拨动梦想弦音
动人的山歌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
崇左市各学校举办精彩活动庆祝广西三月三。龙州县龙州镇新华幼儿园,上百名壮族儿童用独特方式庆祝节日;凭祥市第二幼儿园开展“甜心宝贝赶歌圩”活动,师生们身着民族服饰唱山歌、跳竹竿舞、抛绣球,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多彩民族风情,徜徉歌海……
活动现场,5岁的壮族男孩黄梓轩踩着高跷,小心翼翼接过苗族女孩吴雨桐抛来的绣球:“我们练了3天,现在能连续接5个绣球。”教师团队精心设计的民族智慧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竹竿舞中领悟协作,在射箭体验里感受专注。
最令人动容的是亲子天琴表演。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代表弹唱《边关童谣》,琴弦上流淌着中越双语歌词。新华幼儿园负责人介绍,园里的不少孩子来自多民族家庭,“我们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混着艾草香的春风里生根。”而在江州区第一小学,孩子们用绣球拼成中国地图,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每个绣球里都藏着孩子写的民族团结心愿”。
融入日常
甜蜜集市解锁治理密码
走进江州区新和镇“甜蜜集市”,社会治理的巧思随处可见。壮锦香囊摊位旁,“红色管家”正收集居民微心愿;酸菜展销台前,司法所工作人员用壮语讲解民法典。获得花炮挑战赛头炮“添丁奖”的七彩那隆女子队,去年两村曾闹纠纷,“今天我们在奖杯刻上‘团结奋进’四个字。”队员们说。
在凭祥镇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现场,76岁的山歌王农大爷把垃圾分类知识编成押韵壮歌:“红蓝绿灰四个桶,各司其职莫乱丢。”这种“山歌+治理”模式,让边境村寨的矛盾纠纷同比大幅下降。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谭春丽所说:“当治理融入歌圩、嵌入美食、写进童谣,民族团结就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当夕阳为广场镀上金边,天等县天等镇宴席上的糯米香随风飘散。五色糯米饭被摆成石榴造型,社区巧娘赵美芳边分餐边念叨:“糯米染得再艳,也要蒸透了才能黏成团。”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边疆治理的深层智慧。(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雷丽军)